儒家的学说,以仁义为立足,定下一条公例,行仁义者昌,不行仁义者亡
假如老果然像孔
那样际遇,成了御赐的圣人,我想孟轲那个亚圣名号,一定会被庄
夺去,我们读的四
书,一定是老
、庄
、列
、关尹
,所读的经书,一定是灵枢、素问,孔孟的书,与
商申韩的书,一齐成为异端,束诸
阁,不过遇着好奇的人,偶尔翻来看看,大学、中庸在礼记内,与王制、月令并列。人心惟危十六字,混在曰若稽古之内,也就莫得甚么
微奥妙了。后世讲
学的人,一定会向
德经中,玄牝之门,埋
钻研,一定又会造
天玄人玄,理牝
牝
名词,互相讨论。依我想,圣人的真相不过如是。
之后,平民之中,也还了一个圣人,此人就是人人知
的关羽。凡人死了,事业就完毕,惟有关羽死了过后,还
了许多事业,竟自挣得圣人的名号,又著有《桃园经》、《觉世真经》等书,
传于世。孔
以前,那些圣人的事业与书籍,我想恐怕也与关羽差不多。
现在乡僻之区偶然有一人得了小小富贵,讲因果的,就说他功积得多,讲堪舆的,就说他坟地葬得好,看相的,算命的,就说他面貌生庚与众不同。我想古时的人心与现在差不多,大约也有讲因果的人,看见那些开基立国的帝王,一定说他品行如何好,
德如何好,这些说法
传下来,就成为周秦诸
著书的材料了。兼之,凡人皆有我见,心中有了成见,
中所见的东西,就会改变形象。带绿
镜的人,见凡
皆成绿
;带黄
镜的人,见凡
皆成黄
。周秦诸人,创了一
学说,用自己的
光去观察古人,古人自然会改形变相,恰与他的学说符合。
我们权且把圣人中的大禹提来研究一下。他腓无福胫无
,忧其黔,颜
黎墨,宛然是
放踵的兼
家。韩非
说:“禹朝诸侯于会稽,防风氏之君后至而禹斩之。”他又成了执法如山的**家。孔
说:“禹,吾无间然矣。菲饮
而致孝乎鬼神,恶衣服而致
乎黻冕,卑
室而尽力乎沟洫。”俨然是恂恂儒者,又带
栖栖不已的气象。读魏晋以后禅让文,他的行径,又与曹丕、刘裕诸人相似。宋儒说他得了危微
一的心传,他又成了一个析义理于毫芒的理学家。杂书上说他娶涂山氏女,是个狐狸
,仿佛是《聊斋》上的公
书生;说他替涂山氏造傅面的粉,又仿佛是画眉的风
张敞;又说他治
的时候,驱遣神怪,又有
像《西游记》上的孙行者,《封神榜》上的姜
牙。据著者的
光看来,他始而忘亲事仇,继而夺仇人的天下,终而把仇人
死苍梧之野,简直是厚黑学中重要人
。他这个人,光怪陆离,真是莫名其妙。其余的圣人,其神妙也与大禹差不多。我们略加思索,圣人的内幕,也就可以了然了。因为圣人是后人幻想结成的人
,各人的幻想不同,所以圣人的形状,有
不同。
我了一本《厚黑学》,从现在逆推到秦汉是相合的,又推到
秋战国,也是相合的,可见从
秋以至今日,一般人的心理是相同的。再追溯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,就觉得他们的心理神妙莫测,尽都是天理
行,惟
惟一,厚黑学是不适用的。大家都说三代下人心不古,仿佛三代上的人心,与三代下的人心,成为两截了,岂不是很奇的事吗?其实并不奇。假如文景之世,也像汉武帝的办法,把百家罢黜了,单留老
一人,说他是个圣人,老
推崇的黄帝,当然也是圣人,于是乎平民之中,只有老
一人是圣人,开国之君,只有黄帝一人是圣人。老
的心,微妙玄通,
不可识。黄帝的心,也是微妙玄通,
不可识。其政闷闷,其民淳淳。黄帝而后,人心就不古:尧夺哥哥的天下,舜夺妇翁的天下,禹夺仇人的天下,成汤文武以臣叛君,周公以弟弑兄。我那本《厚黑学》,直可逆推到尧舜而止,三代上的人心,三代下的人心,就
成一片了。无奈再追溯上去,黄帝时代的人心,与尧舜而后的人心,还是要成为两截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