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还不把鼓词拿来?两个月过去了,只字未提。有天早晨,他正琢磨着要提提这件事,忽见孟良走了
来。他兴奋得两
发亮,苍白的脸汗涔涔,螳螂似地摇晃着长胳膊。“来,二哥,”他一把抓住宝庆的袖
,说“找个安静地方去谈谈。”
他俩迈着快步,走了门。宝庆吃力地跟着作家,
走还落下好几步。末了,他们来到一个长满小草的土坡
上,一棵树叶发黄的大树底下。孟良一
坐下来,背靠着树
。他打
袋里掏
七长八短一沓
纸来。“瞧,”他说“这是给您写的三段新鼓词。”
宝庆接在手里。他的手发抖。他想说什么,可是
不听使唤,说不
话来。他觉着,太
真的是打西边
来了。三段新鼓词!特为给他写的!早先,他要是想请位先生给写上一段,不但要现钱先付,还得且等,成年累月地等。写的人满
答应,吃了他上百顿饭,临完,还忘了动笔。这个人可真是说到
到。还不止一段,整整三段!真够朋友,天才,大人
!
“您得明白,二哥,”孟良用谦虚的吻说“我从来没写过鼓词,所以我拿不准它到底是好是坏。不过这也没关系,您要是觉得不行,我就扔了它,咱们再从
来。要是大概其能用,有不合适的地方,还可以改。
重要的是,您到底愿不愿意唱这一类的鼓书。”
宝庆这才说了话。“当然愿意。多少年来,我一直盼着能碰见您这么个人。我愿意为国家把力气。多少人在前线牺牲了,我有一份力,当然也乐意
一份力。那还有什么说的,我乐意唱抗战大鼓,为抗战
把
力。”他心
澎湃,泪
涌上了
睛。
“我懂,”孟良丝毫不为朋友的激情所动,照旧往下说他的。“不过您要明白,要是您和秀莲唱这新式大鼓,人家就都希望您白唱。大家还都乐意听。可您就赚不了钱了。对我也一样。现而今,剧院很叫座。看我戏的人比过去多多了,可我们赔了本。义演的场次多了嘛。当然我们乐意贡献自己的力量,不过
国心
不了债。
饱肚
的东西,会越来越少。”宝庆不听这一
。“也就是掏
车
费。开销并不大,这跟维持一个剧团不一样。”
“好,我佩服您的决心。还有一我也要说在
里。习惯势力很不好办。人们都
听旧鼓书。要是听
人人都熟悉的老玩艺儿,他们倒觉着钱
的不冤。可要是您在茶馆里唱这
新式鼓书,座儿就会少起来。”
“要想办新事,就得有
勇气。”宝庆
定地说。孟良哈哈大笑起来。“您能对付,我这就放心了。思想上有了准备就好。来,我来念给您听。第一段是个小段,很短。是歌颂大后方的。这让秀莲去唱。另外两个长一
儿,那是给您写的。它不光是长,唱起来还得有丰富的
情,火候要拿得准。只有老到的艺人才
理得好。就是您,二哥,您来唱抗战大鼓,我是考虑到您的艺术造诣,特为您写的。”于是孟良几乎一
气念完了鼓词。“怎么样?”他急切地问。
“好极了!有几个字恐怕得改一改,不过也就是几个字。我算是服了。如今我可以让全世界的人看看,咱们中国唱大鼓的,也有一份国心。”
“太好了。拿去,跟大哥一块去唱唱看。要是有改动,得跟我商量。只有我能修改我的作品。有改动一定要告诉我,不跟我商量,就一个字也别改。”
“那当然,”宝庆答应着,一张张捡起孟良散放在草地上的稿纸。“家去,喝一盅。”他把稿纸叠起来,小心翼翼地放袋,好象那是贵重的契纸一样。
孟良摇了摇。“今儿不去了。我困极了。一夜没睡,赶着写呢!”孟良又
了
“既拢上火,就得续柴。我就在这儿睡一觉。您走您的。”
宝庆跟他分了手。他地昂起
,两
炯炯闪光。孟良都能通宵达旦的
,他有什么不能的。窝
废也一样。他们要连夜把新词排
来。